close

 


  新的一年開始,儘管根據人力銀行調查,今年會加薪的企業比例較往年高。但事實上,齊頭式平等的固定薪資制度逐漸沒落,愈來愈多企業採行「薪資浮動制」,也就是薪資與獎金都跟著績效表現走,因此能夠實質加薪的上班族比例並不高。職場專家建議:「想要加薪,要靠表現」。


        根據人力銀行調查,今年計畫加薪的企業高達60.6%,但前提是調薪必須跟著績效表現。至於整體加薪的企業則只有15.9%,其中有10%,僅是恢復金融海嘯前的薪資水準。也就是說,真正「實質加薪」者只有5.9%。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表示,若與2009年「視績效加薪」有38.28%,「整體加薪」為3.7%,今年加薪狀況已較往年樂觀。


  但是方光瑋也提醒,隨著浮動薪資制已經成為薪資結構主流,上班族想要加薪,已經不能靠公司福利式加薪,而是要靠自己的績效表現。簡單說,以往靠年資累積薪資水準的「固定薪資制」已逐漸沒落,現在幾乎半數以上企業,都改採跟績效連動的浮動薪資,所以加不加薪,都靠「績效表現」。


  方光瑋分析,採浮動薪資的職務,以業務性質工作為最大宗,舉凡業務人員、客服人員、門市人員等,除了一般底薪之外,都是看業績決定薪資與加薪幅度。


  其次則是專業技術類人員,如研發人員等,企業導入「績效考核」(KPI)制度,量化員工對公司的貢獻度,然後再與薪資連動,成為調薪依據。


  方光瑋表示,美國企業在8090年代逐漸採行「薪資浮動制」,若以台灣與美國落差20年估算,這幾年台灣企業的薪資制度,已經出現相同趨勢。愈容易被量化的職務,愈可能採行績效考核,上班族應該要正視此一發展,提升自我職場競爭力,打破過去靠年資才能累積高薪的現象,讓表現佳的年輕人,也能在職場取得合理的報酬。


  方光瑋表示,很多人說,好幾年沒有加薪,根據主計處數據,雖然平均薪資下降,但是年薪200萬元以上的族群人口卻增加,也就是所得分配呈現高度M型化,印證很多企業也許未全面加薪,但是少數績效表現佳者,還是年年加薪。


  他說,企業採行「薪資浮動制」,最重要的是,如何將每個職務的核心表現指標量化,取得員工的信任,也就是KPI的信度與效度相當重要。再者就是員工要全然接受,需要花一段時間,企業必須好好與員工溝通。


 


(資料來源:聯合晚報 2010/02/28 記者陳素玲報導)



【相關報導】


績效要被看見達人:主動回報工作進度


  經歷金融海嘯,企業對員工的要求更加嚴格,考績連動薪資與福利的影響將擴大。人力專家指出,未來有時間規劃概念與主動的人才將脫穎而出,專家建議員工要學著「管理上司」,而非只被上司管理。


        人力銀行公關總監何啟聖表示,若是企業以考績制度掛帥,員工首先要做的是深入了解公司標準,不光單純看數字,品質也要提高標準。


  接著,在績效目標上,員工必須和主管達成共識。不論是由員工提報目標,再由主管審核認定,或是由主管賦予任務目標,都必須協調出共識。


  第三,規劃時間。有些是每週考評一次,有些是一季或半年至一年等。考評的時間越短,目標要訂定的更詳細,員工要在這期間評估自我可達成的目標。


  何啟聖說,因此「越有規劃、越主動頻繁的回報工作進度」,才是上班族的聰明生存之道。他形容這是所謂「管理上司」的職場哲學,由員工報告主管,而不是被主管盯著追討工作進度。


  何啟聖說,公司越是以考績制度評核,就需要訂定出越周延的考績制度。企業要與員工形成共識,考核才能公平。考核不應只以績效為導向,也要依員工性格、職務與公司的整體發展去考量。


  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則建議,企業訂定考評制度,應同時具備主客觀兩套指標,例如在專業能力表現指標,可列出行為與績效兩種指標,前者是檢視員工努力夠不夠,屬於主觀標準,後者是檢視品質好不好,就是客觀標準。


 


(資料來源:聯合晚報 2010/02/28 記者吳孟庭報導)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呂子瑜 老師 的頭像
    呂子瑜 老師

    呂子瑜老師的職涯諮商網

    呂子瑜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