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任公司內部職務 自動減薪度過難關
周末下午去了大賣場採購生活用品,按照以往的經驗,停車場位子是一位難求,甚至進入賣場停車場前,就要排上好一陣子,沒想到這次進入大賣場停車,竟是一路暢行無阻,甚至整個停車場是空空蕩蕩的!
我打從心底嚇了一跳,這真的是經濟不景氣所帶來的影響嗎?採買完成後到西門町附近準備吃晚餐,沿路上都有商店貼出頂讓的訊息;晚上回家經過住家附近一間開了很久的小火鍋店,竟然也要頂讓。
如果這些店家真的都關門了,一部分的失業人潮馬上湧現,更不要說是大廠、大公司裁員所帶來的失業人口了!有鑑於此,筆者將陸續推出「搶救失業大作戰」系列文章,在景氣低迷的時候讓大家也有新的思考方向。
看看自己在公司裡有多少的貢獻?自己手上負責的工作是不是越來越少?整天望著電腦發呆的時間,是不是越來越長?自己所處的單位是不是屬於後勤支援或行政單位?如果以上的答案皆是「是」的話,那麼你已經是被裁員的高危險群了!
面對失業潮有些人的盤算,是拿到一筆資遣費後,再慢慢找工作也不遲。可是根據調查發現,有很高比例的一群人重新就業的時間超過半年,公司給的資遣費如果不夠多,或者根本沒有資遣費的話,日子根本過不下去,所以不想失業最好的辦法是,先在原公司內部看看其它單位有沒有缺人。
上述提到後勤行政單位的人員是高風險族群,那麼不妨看看公司內部的業務單位或者生產線上有沒有缺額,就算薪資低一點也沒關係,許多人在辦公室坐久了之後,對於業務或者生產單位都很排斥,這個時候千萬要放下身段,先撐過這段不景氣的時間再說。
若你是中高階主管,就要先看看你的單位是否有產值,中高階主管通常較清楚公司的營運狀況,如果公司還撐的下去,但是想要未雨綢繆節省成本,這時中高階主管不妨可以自動跟老闆提出減薪的要求,表達共體時艱的意願,這樣一來對上層表達了想要留在公司的意願,對於底下的部屬也能夠起帶頭作用,若您的部屬也願意減薪共體時艱,那麼你的單位每個月支出的成本就會減低,相較於其他部門就少了一分被裁撤的風險。
總而言之,搶救失業的第一步就是想盡辦法留在原公司,當然老闆若是已經發不出薪水或是關廠歇業,就不用死守了,留在原公司的前提是公司還可以經營下去,假設公司已經欠薪很久的話,那麼就要採取下個階段的策略了,下篇文章將會探討。
(資料來源:卡優新聞網 2008/12/02 維特專欄)
搶救失業(二) 談判爭取時間及金錢
上篇文章提到面臨失業的危機時,第一步是先想盡辦法留在原公司,因為目前重新就業時間比過去長了許多,萬一沒辦法留在原公司時,就要想辦法爭取自己的權益,換取較多找工作的時間,所謂的權益當然就是「錢」及「時間」,爭取一分是一分。
面對不景氣,有良心而且有財力的企業,通常會選擇正常的資遣或優退方式,如果公司很乾脆的就給足資遣費或退休金,是最幸運的;但是絕大部分人面臨的卻是公司想盡辦法把人逼退,或者不按照法令給足資遣費。常常看到新聞報導勞工抗爭拿不到資遣費,或者要求工作權,就屬於這樣的狀況。
就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說,公司裁減員工是最下策,所以當面臨失業危機時,可以從下列幾個面向跟公司協商:1.要求緩衝時間找工作,過去我有個朋友在某知名企業上班,當他知道公司有危機的時候,馬上跟老闆要求,讓他在上班的時候可以外出找工作,只要他找到工作,就馬上離職,公司也不用付資遣費。這樣一來,他可以在還有收入的時候,安心找工作,不會措手不及。
2.自動提出無薪休假或留職停薪,在這段時間也好找個兼差的工作,反正若是領不到資遣費的話,倒不如留職停薪,也請公司保留勞健保應付生活所需。
3.萬一真的被裁員也沒有一毛錢可以領的話,千萬不要把時間耗在與公司的抗爭上,因為抗爭既耗時又不一定有好結果,倒不如把時間花在找工作上。
4.隨時注意公司內部消息,當察覺狀況不對時可以優先跟公司談資遣方案,通常越早提出的人,比較容易拿的到錢,若是等到公司宣布關門那一刻,要拿到資遣費就難了。
總而言之跟公司談判時,不外乎爭取時間及金錢,大規模企業一切按照法令走,中小企業大部分屬於「人治」,所以談判的空間也比較大,爭取時間讓自己好找工作,爭取金錢讓自己生活暫時無虞。至於如何跟公司談?怎樣對自己最有益?下篇文章筆者將提出幾個真實案例,再面對工作危機與公司談判時,可以多一份參考。
(資料來源:卡優新聞網 2008/12/05 維特專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