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財人員 法律理工 都要涉獵
智財相關職務不是單一領域,不論是智慧財產權律師、專利工程師,都必須是個「跨領域人才」,才能在多變的智財戰中,為自家公司擬好防禦及攻擊的策略。
戴豪君分析,如果人才想專攻著作權、商標,觸碰到的業務可能是金庸小說改成動畫、線上遊戲,那麼人才除了法律知識外,也必須有一定程度的藝文、軟性產業涵養,才能融入內容產業的思維。
若是需求量最大的專利工程師,除了要具備專利法、行政法、民商法等法律概念,專利的專業訓練如專利地圖分析、檢索等能力也不可少,更重要的是,因為業務範圍涉及與研發端的接洽、專利說明書撰寫,為了易於與工程師溝通,最好是一個既懂理工、又懂法律的跨界人才。
蔡朝安也指出,在企業內部工作的智財權律師,更著重對產業的熟悉,才能了解上下游關係及侵權的脈絡,因此有科技背景就等於加分。
除了專業能力,「外語能力」也是重要加分強項。王鳳奎指出,因為專利採取屬地主義,因此要在每個國家都申請,才能發揮效用,一般專利都會鎖定歐美幾個國家,人才最好能熟悉這些國家的語言。尤其專利書的撰寫涉及專業技術名詞,對於用字更錙銖必較,語言的駕馭更顯重要。
「但是如果要將智慧財產權發揮最大利益,人才更要懂得商業運作,因為困難度更高,所以這類人才很搶手。」王鳳奎指出,最好的智財人才,要能靈活運用商業策略,讓智財的價值極大化。
在智財領域中融入商業邏輯,就是一種「管理」、「行銷」的概念,戴豪君指出,這項能力是智財中高階主管必備的能力。所謂管理能力,意指每項專利產出的權利金會分配給員工,中高階主管如何將權利金變成一種誘因,促使更多人去發明,是種學問;而分析那些專利適合某些商品、兩個不值錢的專利間如何組合成新產品搭配銷售,需要「行銷」的概念。
他舉例,某一間上市電子公司針對自家申請的專利做評估,發現有一些專力沒用到,但必須耗費很大的成本繳交年費,因此公司智財部門決定放棄這項專利;後來在專利未到期前,他們又找了另一公司,將兩家公司不要的專利湊起來檢視,分析那些專利未來可能適用某種產品,最後找出絕佳組合,賣了3,000多萬元,就是典型的「垃圾變黃金」。
蔡朝安指出,智財權律師首重溝通能力,溝通能力包含對於事實本身的理解、對客戶有好的溝通技巧;其次是分析能力,因為任何侵權事實,都不是單一的事件,而是一個混合的事實跟法律,智財權律師要能抓到重點,從中理出頭緒。
(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 記者郭玫君報導)
【相關報導】
智財人員 企業搶著要
7月智慧財產權訴訟新制即將上路,各企業7月智慧財產權訴訟新制即將上路,各企業內部也蓄勢待發,準備靈活運用智財策略,以在智財官司戰國時代一爭高下,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王鳳奎預言,智財訴訟量的增加,將帶動企業內部對於智財人力的需求。
專利工程師 最搶手
但是智財人力的需求,不只是因為新制的上路,而是一種因應產業體質改變的大趨勢。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主任戴豪君指出,許多企業的驅動要素已從硬資產轉換為軟資產,透過知識跟服務獲利的新商業模式,讓企業主更在意「有多少專利」、「取得多少授權金」、「衍生多少商品」,而知識的資產表現在法律上,就是智慧財產權。在這樣的大趨勢下,未來智財相關人力需求增加,是可以預見的。
從企業的編制來看,過去法務通常是附屬在總經理室、董事長室,但現在很多公司都是獨立成立法務室、法務處、智權處等,可以看見智財人力已逐漸受到重視。
智財部門兼具防禦和攻擊的能力,防禦面包含卡位、防止對手提告、作為談判的籌碼,攻擊面則是進行研發的布局、產出專利讓別人購買等。王鳳奎說,智財相關的職務,包含專利代理人、專利工程師、智財權律師等,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專利工程師,其工作內容涉及專利的分析、布局、申請書撰寫、專利檢索等。
三年經驗 年薪百萬
戴豪君指出,想投入智財相關職務的人才,有兩大方向,一是在企業內部工作(in house),一是在外部的專利事務所(in firm)從事和專利相關的業務。在待遇上,一般碩士畢業、一年工作經驗的專利工程師,月薪約5萬元左右,若是在外部,大部分是底薪加上案件計酬,可到7萬至8萬元。王鳳奎說,若是具備三年以上工作經驗,專利工程師年薪破百萬元不是問題,律師、專利代理師的價碼又更高。
在企業內部工作,著重對公司本身業務的熟悉,幫公司作專利地圖的分析,若是已有別人占了領域,就要做出迴避設計,並規劃公司未來研發的方向。
戴豪君分析,公司智財人力增加,很重要的因素是智財人才對業務的參與度有重要改變。過去研發部門自行做研發,但現在許多企業在研發端就讓專利工程師進駐。例如公司想開發新技術,在專利工程師進行專利檢索後,發現已有人開發,在考量成本、科技產品的周期後,若認為自己開發可能趕不上市場,就會直接跟對方談授權,反而能更快的切入市場。
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律師蔡朝安指出,每間企業會因情況不同,如公司會因經濟規模、紛爭案件的金額、複雜度、授權或訴訟案件在境內外等不同情況,將部分案件委託外部處理,這時內部又必須與外部合作,確保品質的的控管。
「專利事務所要能清楚的撰寫專利說明書,因為寫得好壞會影響准駁比率,而書寫的專利範圍愈大、企業獲得的權利會愈大,但也愈不容易通過,所以就需要有經驗的內部智財人員控管。」戴豪君說,所以內部的智財單位也扮演著「預算及品質控管」的角色。
主動研發 創造價值
簡單說,智財人員的角色已不再是被動的,而是主動從研發、行銷、新產品的設計,每一階段都要考慮智財的問題,一改過去成本負債的概念,成為「價值創造」的人才。
尤其在商業戰場上,為了跟上商品周期的快速節奏,智財專利也出現許多進階的新玩法,讓公司更渴求高階智財人力。
戴豪君舉例,IBM有個資料庫,將所有放棄的專利開放,運用web2.0概念,讓所有人都能參與,為這些專利加值,因此IBM不靠專利本身賺錢,而是靠服務、並成功阻隔跟微軟的競爭。
他指出,因為專利的特色是不能先揭露,否則就喪失新穎性而無法申請,就曾有製藥公司為阻絕基因公司開發技術向其收取權益金,因此幾家製藥公司聯合起來進行一個大型基因研究計畫,把所有基因技術公開,這樣基因公司拿不到專利,製藥公司也不必付錢給基因公司。
「公司內部的智財人員是個良好的溝通跟整合者,也是價值驅動的管理者,不再只做好專利申請,甚至在研發部門、財務會計部門都是很好的對口單位或人員,在對外談判時可最大化權利金。」蔡朝安說,知識經濟已是企業競爭的特徵,處理價值創造相關的法律重要性提升,「目前需求未被填滿,依照供需法則,稀者為貴,但最後仍會回到供需的鐵律,所以有意者請早。」
(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 2008/05/19 記者郭玫君報導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