業務離峰期 安心度假
上班族善用年度休假安排旅行,好好喘一口氣,是一年中最期待的大事,要在享樂之餘兼顧工作,減少休假帶給主管和同事的困擾,規劃個人的年度旅遊最好提早先做好溝通和準備。
慎選旅遊時間,避免造成業務負擔,是首要考量。春源鋼鐵人力資源部副理黃麗玲表示,員工安排年度旅遊若天數較長,最好根據負責的工作內容,選定離峰時間安排自己的年度旅遊計畫,例如職務若是屬於生產線上、業務或會計,最好避開月底及月初期間,以免加重同事業務負擔與不便。尤其,當部門的人員少於五人,則儘量不要與部門同事一起出遊,以免造成人力不足的窘況。
排除公司和業務旺季外,更要避免旅遊時間與公司或是部門年度活動撞期,造成向心力不足的誤會。台灣PHILIPS人資暨總務行管中心資深經理蔡坤佑表示,避開公司年度重要的活動、業務旺季後,選定旅遊時間一定要提早至少一、兩個月告知主管及業務往來的部門和合作伙伴,讓他們知道休假的時間,並找到合適的代班人,這會讓旅遊規畫更順暢。
若上班族的年度旅遊計畫,必需動用年假或事假,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建議,雖然休年假是員工的權利,但溝通上最好保持「理直氣和」的原則,否則很容易造成溝通不良,甚至還會讓主管留下不好印象,就得不償失了。
黃麗玲也指出,員工是否可以順利休長假,很多時候關鍵取決於平日與主管建立的互信基礎上。身為部屬,凡事如能先設身處地為整個工作團隊著想,在計劃長途旅遊前,慎選旅遊時間,並誠懇向主管坦白說明自己的旅遊計畫,預留可調整範圍,只要不會影響部門的正常營運,主管大多欣然同意,且主管可能因為員工主動向主管告知旅遊計畫而感到窩心,並樂於提供建議。
方光瑋也提出,員工在安排年度的旅遊計畫時,最常忽略旅遊地點與活動的安全性可能帶給公司潛在風險,雖然旅遊地點的取捨是員工的自由,但若是選擇到傳染病蔓延的地區,如最近H1N1流感盛行的地區,很可能會帶給公司潛在的危機。
(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 2009/06/10 伊娃兒‧撒布)
【相關報導】
提早溝通 皆大歡喜
如果休假是員工的權利,那如何讓自己的旅遊計畫不會在工作上造成主管和其他同事的困擾,就是員工該盡的義務。
「愈早溝通,愈少困擾。」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認為,要減少主管和同事的困擾,最好儘早向主管告知,並溝通旅遊計畫。溝通內容最好包括代班措施、目前負責的工作進度狀態、負責專案可能發生的狀況,以及可以因應的解決方案等,最重要的是,「一定要留下緊急連絡方式」。台灣PHILIPS人資暨總務行管中心資深經理蔡坤佑也指出,員工要進行個人旅遊前,必須先做好工作管理的基本功,詳細地將執行的專案和業務狀況、聯繫窗口都以表單做好,呈給主管以及代班人,讓他們可以瞭解目前專案進度,幫助他們可以上手,「不會一走,就造成天下大亂。」
春源鋼鐵人力資源部副理黃麗玲建議,最好的做好是將旅遊前約十到15天處理過的業務,依照重要且有延續性的工作項目記載下來,並向主管提出自己可以預先完成的部份業務,然後再利用部門會議中清楚向部門主管及同事說明,並將相關記錄交給代理人。
(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 2009/06/10 伊娃兒‧撒布)
協調代班 人和為貴
上班族想要旅遊度假,如果無法協調出最好的代班方式,應該怎麼做,才不會造成主管和公司的困擾?
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表示,因為旅遊計畫而產生的內部衝突,最常見為時間喬不定和工作分配不均,如果真的找不到代班人,員工可以提前完成任務,或是改變自己的旅遊計畫,如果旅遊計畫很難變更,只好情商主管協助協調,「制度之外,人情請託可提供另外的彈性。」
「平日就要建立信用。」春源鋼鐵人力資源部副理黃麗玲指出,如果員工長期都是負責、能為團隊著想的人,即使無法協調出最好的代班方式,主管一定會力挺並准假,因此,有時能否順利如計畫出遊,也反應出員工平日績效及做人處事的結果。
以今年5月28日到5月31日的連續假期為例,放假前其實許多主管都接到下屬希望能彈性放假的要求,若員工都提前與主管溝通,主管的爽快應允,有時對於績效好的員工,可產生激勵的效果。
對主管而言,員工休假也考驗其應變能力。
黃麗玲指出,身為主管平日就應培訓下屬熟悉部門同事工作,並建立好代班人制度,最好定期召開部門會議,讓主管及部門同事間可以瞭解彼此工作進度和計畫,以便隨時互相支援。
(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 2009/06/10 伊娃兒‧撒布)
休假看時機 避開旺季
雖然特休假是勞工基本權益,但會請假是門學問,假休得好會讓主管感覺你是個做事有條理的人。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提醒上班族不要太白目,有些假主管一定會准,但有些假還是要看時機。
林由敏舉例,遇到倉庫盤點或部門同仁排休、固定輪休時,就不適合再請假。事假也要看情況,若部門或公司在忙碌旺季,人手已經不夠,多數主管都不希望員工這時請假;淡季或不忙碌時,請假的原則還是要「事先」請而非事後,除了親自跟主管說明必須請假的原因外,請假的理由最好要充分。
主管一般會准的休假包括:病假、喪假、產假、婚假、特休假等,只要把代辦事項交辦完整就可以。事假與特休假就要稍微注意請假的時機點與職務代理人,要讓主管覺得休假不會影響到既有業務工作。雖然勞基法讓員工可請一定的事假與特休假,但若常常請事假或特休,總是會讓主管有該員工是否業務量太少或工作態度不佳的印象。
請假頻繁也要避免。例如一星期請兩次甚至三次,太常請假會讓主管認為該員工不負責任,而且公司有沒有該員工都沒關係;尤其是請長天數假期,還加上與其他假期連休,三個星期或一個月都不見人影。若遇到裁員或人力精簡時,這種可有可無的員工最危險。
(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 2009/06/12 杜瑜滿)
帶回異鄉陽光 戰鬥指數滿點
左手拿咖啡,右手在包包裡翻找著手機,任職資訊業的美娟快速跳上計程車,在趕赴客戶處提案的20分鐘車程中,腦中不斷盤算著:這個案子若能順利拿下,今年業績目標就能提前達陣。想到10月的荷蘭之行,她精神就來了,原來鬱金香花海比咖啡更提神。
像美娟這樣的「紅粉金鋼」,一年要為公司扛下千萬業績,壓力大到夜夜失眠,醒著的時間咖啡不離手,支撐她持續下去的力量除了豐厚的紅利外,每年至少二周的出國度假,沈澱了她的身心。
「休假是為了跑得更遠、跳得更高。」5月初才度假回來的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說。忙碌的她把握難得的端午節連休假期,只請了一天特休假就展開蘭卡威五日之旅,帶回滿滿的陽光笑容,職場的戰鬥指數又達滿點。
現代職場的人力永遠不夠,加上不景氣的裁員陰影,讓很多資深上班族不敢休年假,不然就是肩負重任,沒有職務代理人,無法順利休假。林由敏表示,只要掌握兩個重點,一是平日表現良好,最好是進度超前,比如提早達成業績,二是建立代理人制度,休假期間工作運作無礙,老闆應該都樂見員工度假充電去。
林由敏強調,對想要請假的上班族來說,即使公司有明確的代理人制度,也應負起責任主動寫下詳細的工作事項,也不要忘了假單內註明假期聯絡方式。此外,對於代理同事的態度也應虛心請人幫忙,而非抱持著「公司規定他是代理人,他就得負責」的心態,否則代理同事在心不甘、情不願的情況下,極有可能草率處理你的事情。
如果根本找不到職務代理人,林由敏指出,這可能是整個團隊的運作已出問題,請假人應該立即向主管反映,並由主管出面解決問題。她建議,上班族最好避免在找不到代理人的情況下堅持請假,因為請假期間工作出了問題,後果將更加嚴重。
跟老闆溝通休假,也需要技巧。最正面的說法是「休假不忘工作」,若休假還能為工作加分就更具說服力。例如設計師出國看場重要展覽,或是抽空參加相關活動等,帶回最新資訊,心胸、眼界都放寬了,於公於私兩利。
(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 2009/06/12 杜瑜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