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前5大問,應考更篤定


文/許瓊文


  根據教育部統計,有4成以上的大學生,未來將繼續念研究所;該如何準備研究所的考試,成為重要的議題。如何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向,才不會耽誤兩年寶貴光陰?以下問題,請趕快問問自己!


  這幾年研究所大幅成長,基本上未必是壞事,對於整體學術研究、人力水準、產業進步還是有正面的影響。


  重點在於,大學生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路?什麼樣的人適合念研究所?該選擇什麼樣的系所?《Cheers》雜誌特地為準備研究所考試的大學生,整理歸納出最常產生的疑問,提供思考的方向,迎向未來挑戰。


 


1問:我到底適不適合念研究所?


  這是所有考生都應該不斷問自己的問題,到底為什麼要念研究所?又是為了什麼而念?


  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所長周冠男觀察,「太多學生盲目準備研究所,不知道為何而念,只因為同學考就跟著考,一窩蜂的心態明顯。」不只是一般考試生如此,不少推薦甄試的學生也這樣,口試 時 教授問「為什麼來念研究所?」常得到的答案是:因為父母期望,或是為了找到好工作。


  事實上,研究所和大學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形式。研究所可以深化專業,但更要求自主學習的能力。


  大量的報告、討論、實驗,如果不是對學習、研究有相當熱忱,這兩年會過得很辛苦。


  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系主任陳登銘說:「念研究所首先要對自己要什麼,有很明確的想法,此外要把研究當一回事,全神貫注的去努力。」


  除了衡量自己的個性、興趣等主觀因素外,客觀條件也很重要。並非每種產業都要求研究所以上的學歷,例如:企業管理、經濟、金融等領域,如果能先工作,擁有實務經驗,再回來念研究所,反而更能找到學習目標與動機。事實上,很多國外大學的MBA學位,需要有工作經驗才能就讀。


  而工程類系所,由於高科技產業幾乎都要求研究所以上學歷,因此工程類的學生,念研究所的比例也較高。


  如果還不能肯定自己適不適合念研究所,不妨在大四時選修專題研究,先跟老師做研究,試試看自己喜不喜歡研究工作。


 


2問:我適合推甄還是筆試?


  「推薦甄選」佔了將近4成左右的名額,是進入研究所的第2條路,由於推甄時間比考試早了3個月,因此兩者並不衝突,事實上可同時進行。


  有些學生認為,要準備審查資料、口試,可能會耽誤念書時間,因此選擇考試,放棄甄試。


  但事實上,有越來越多學校,例如:台灣、清華、交通、中正、中山、元智、長庚等大學,在3月份筆試通過後,要求第2關口試通過,才能入學。口試的方式、內容幾乎和推甄相同,主要目的是確認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理解能力,而不是靠一時的補習填鴨進入研究所。


  因此在準備上,推甄與筆試只要時間安排得宜,事實上能夠雙管齊下,就多一次考取的機會。


  台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系主任楊哲人就說,「台大有很多學生,可能因為大學成績不夠理想,推甄沒有上,但3個月後參加筆試,還是考上了。」


  不過,對於想轉換跑道的學生,如果想透過推甄的方式進入研究所,會比較不利。因為除了缺乏該科系的專業背景,很難跟其他同科系的學生競爭外,相關的專題研究或作品集,也都難達成。若想在研究所時轉換跑道,建議還是以筆試的方式較適合。


 


3問:該補習還是自己念?


  有補習班透露,有些學生大一就開始補習,只為了4年後的研究所考試。今年剛考上台大化學工程研究所榜首的林華愷說,「大三時,幾乎全班有一半的同學都去補習,所以我也跟著去補了。」


  但事實上,還是要不斷地問自己,為什麼補習?一般而言,若要考同一類的相關研究所,大概需要補4~6科不等,平均費用約3~4萬元,若有經濟壓力的學生,補習是一種奢侈。


  真的需要補習嗎?今年考上清大化學工程研究所的蘇敬文就是沒有補習的例子,「考大學時補習補怕了,每天都去補習班人擠人,反而沒有時間念書,研究所考試的科目都是大學念過的,自己讀加上做考古題就可以了。」


  事實上,不靠補習考上的學生也不在少數,只要妥善安排讀書時間,並且能夠自律,扎實的練習考古題,靠自己考試並不會太難。


  周冠男反而認為,靠補習班「補」出來的學生,在作答時容易套公式,碰到考古題的關鍵字,就會「看到影子就開槍」,但其實並沒有看懂題目要問的是什麼,只是照著補習班教的作答方式,成為答題的工具。


  這也是為什麼,許多學校在筆試後,還要加一道口試的防線,除了確認學生的學習動機外,也可趁機測試學生的實力,口試 時 教授隨機提出的專業問題,馬上就能測出學生真正的程度在哪裡。


  「現在學生的程度太差,只好靠補習班有系統的教學,其實補習班能夠提供的,也只是專業科目的補救教學,融會貫通還是要靠自己,」台灣知識庫行銷總監洪素莉說。


  該不該補習,其實看個人的需求,如果是跨考其他科系研究所,也許靠補習班的教學,可以有系統地打下專業科目基礎。但若是考自己大學的系所,則可以考量自己比較弱的科目,以補單科的方式來加強。


 


4問:該選擇哪些學校?該不該轉領域?


  研究所2年畢業後,碩士文憑是否能成為求職的利器,就看念什麼學校、什麼科系而定。因為現在企業對於學校知名度的重視程度更甚以往。


  若是私立大學畢業生,考取的目標最好以「比母校學術聲譽更好」的國立大學作為進攻目標。


  這幾年國立大學研究所數與招生數的成長也相當驚人,電機、資工等領域的擴充名額,甚至比私立大學多,因此相較於過去,要擠進國立研究所的機率也增加很多。


  而且,從企業人資主管的角度而言,從私大畢業生擠進國立大學研究所,可證明你的學習企圖與潛力,在履歷表上絕對有加分效果。


  不過,要注意的是,企業也不是對所有國立大學都照單全收,部份較晚成立或改制的國立大學,由於畢業校友人數較少,學校口碑尚難論定,企業主管會持保留態度。


  至於國立大學畢業生,在鎖定考試目標時,應盡量以學術地位不輸給現有學校作為底線。


  至於報考所數,無論推甄或筆試,都沒有限定報名學校的數量,一般而言,大概報考4~6家不等,看每個人的程度而定。


  林華愷就是聽從學長姊的建議,報考4所學校,還刻意挑選一間考試時間在台大之前的學校,當作暖身,讓自己不那麼緊張。


  除此之外,也要注意各校的考試時間,例如:今年台灣聯合大學系統(清華、交通、陽明、中央4校聯合招生)的考試時間與台大同一天,逼迫學生二選一,那就看每個人的實力了。


  至於該不該跨科系考研究所,除了因為興趣想轉換跑道外,事實上報考不同系所,也能讓未來求職加分不少;也有不少系所,希望吸收不同領域的學生,增加研究的多元性。


  以法律研究所為例,一般法律組要求考生必須是相關科系,但某些系所如新興的法碩乙組,或科技法律組,則期待不同背景的同學報考。


  又例如商科而言,尤其是企業管理研究所,除了讓原本商科的學生報考外,也希望工程類的學生能跨考,因為財務金融相當依賴資訊系統作業。


  例如中央企管所,其中乙組就考工程數學與管理學,丙組考生物化學及統計學,這都是理工背景的學生跨考企管所的方便門。


 


5問: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準備?


  一般而言,大 三升 大四的暑假就要開始準備研究所考試。去年有將近50所大學,為了搶學生,將筆試時間提前到3月進行,嚴重影響大四下學期的課程。但今年教育部規定,所有學校考試日期回歸到45月考,不得提前,因此對於要準備考試的學生,這方面的資訊一定要充分把握,以免錯過報名、考試的時間。


   許多 教授認為,現在學生念研究所是為了文憑,而非研究,往往學習動機不高;倘若在大一時,就開始為4年後的規劃,蒐集資料、聽取師長的意見,多了解產業脈動,愈早決定考研究所,準備的時間就愈充裕。


 


訓練思考,也要培養就業力


  除了大學4年、研究所2年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扎根外,有些能力也應該同時培養,以便投入職場就能擁有即戰力。


  由於產業變化速度快,擁有跨領域背景的專業人才,將是未來職場最具優勢的人。例如理工背景加上金融專業知識,「可以打敗華爾街很多金融專業的分析師,因為數理背景的人,能夠處理非常複雜的運算,」東海大學物理系系主任楊安邦說。


  此外,語文能力(尤其是英文)過去在職場上具有加分作用,但現在已成為各個產業的基本條件,無論聽、說、讀、寫都能流暢的表達,將是職場上必備的技能。


  周冠男表示,「在研究所所學的,畢業後未必能立即應用,但有可能會在遇到問題時,忽然發現,過去所學的理論,在這個時候能夠應用、推衍。」研究所訓練的是思考、邏輯推理與分析能力,這才是研究所真正價值所在。 


 


資料來源:20089 Cheers雜誌


 



【相關報導】


2008年「台灣1000大企業對碩士生評價」大調查


文/Cheers編輯部  圖/Cheers資料


  十年前,全台研究所數833所,今年暴增至3,118所;研究生總數激增4倍。 


  碩士學位已成為終極學歷?抑或是加速「學歷通膨」惡化的肇始?在碩士生滿街跑的現在,為何企業還是大嘆「沒有人才可用」? 


  《Cheers》雜誌最新出爐的「2008年台灣1000大企業對碩士生評價調查」,針對人資主管進行問卷調查,探討對企業來說,在用人時,真的非碩士不可嗎?《Cheers》有以下四大重要發現:


 


一、碩士畢業生的「立即可用性不足」。


  高達76.7%的企業認為,碩士畢業生的在職場中無法立即上手;52.9%企業認為,需要重新訓練6個月才能有所表現。


二、當碩士生的供應量充足,企業相對看重名校光環。


  超過一半以上的企業主管認為,所謂「有價值」的碩士學位,第一個條件即是畢業於「知名大學研究所」。高達87.5%企業人資主管坦言,很看重求職者畢業學校的聲望。


三、大學生延畢為考試,考上又休學。


  國內延修生佔應屆畢業生人數,六年來從1.1萬人,攀升至3.5萬人,比例由11.95%上升至17%,等於平均不到6個大學畢業生中,就有1位延畢。盲目去考研究所,更導致研究生休學率破1成,等於每10位研究生中,就有一人帶著未畢業的遺憾離開校園。


四、高達七成人資主管疾呼,大學畢業在「尚未了解生涯志趣」前,應該先進入職場透過做中學,發現人生未來的方向。


 



 


碩士生須6個月訓練,才能上手


  根據《Cheers》調查發現,當企業主管在篩選「初次求職者」時,碩士比學士易受青睞的比例為54(圖表1),並沒有大幅領先大學生。


 



 



  光寶科技人力資源處副處長黃郁仁表示:「當碩士生大增時,企業不免優先選擇高學歷者,但那不是最重要的考量。我們在乎的是立即可用的能力。」


  可惜的是,有高達76.7%的企業認為,碩士畢業生的「表現力」(指能力立即可用)不足(圖表2);52.9%企業認為,通常需要重新訓練6個月才能有所表現(圖表3),相較過去認為3個月試用任滿即可上手的「傳統」,整整拉長兩倍的時間,「企業在人才培育的成本無異增加了,」和泰汽車管理部經理劉松山說。


 



 



 



  當企業對碩士畢業生毫不留情的提出批評,顯示碩士生未來要在職場生存,最終還是得靠自己、而且要更務實地面對自己的「能力」,而不是「學歷」。


 


求好比求有更重要


   當碩士生的供應量充足,企業相對看重名校光環。


  超過一半以上的企業主管認為,一個「有價值」的碩士學位,第一個條件即是畢業於「知名大學研究所」(圖表4)。而且,高達87.5%企業人資主管坦言,很看重求職者畢業學校的聲望(圖表5)。


 



 



 



  葛蘭素史克藥廠人力資源處處長胡婷婷很赤裸地描述:「如果『平均40秒決定一份履歷表的去留,當然以前幾名的大學為篩選的優先考量。」 


  一般高科技和金融集團企業對學校的認知,約分成3級:第1級是台灣、成功、清華、交通和政治大學;第2級是所謂中字輩的國立大學、台灣科技大學、台北科技大學等國立科大龍頭,以及像逢甲、東吳、淡江大學等老牌私大;第3級才是其他升格的大學。


 


黃金歲月,卻再為考試留白


  延畢的問題,即使國立大學也不例外。 


  96學年度國立大學延畢生以台大1,112人最多,佔前一年應屆畢業生近3成。私校以學生數多、歷史久的學校延畢率較高,人數最多的是中國文化大學1,138人、淡江大學1,124人。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表示,除因必修學分被當、雙主修學分太多之外,多數人是因研究所落榜,故意讓體育或通識科目當掉,「以時間換取空間」,利用一年來準備考研究所、留學或考公職。 


  據中央代理校長蔣偉寧觀察,去年中央大學部延畢生共有344名(男291名,女53名),其中三分之二是為了考研究所,三分之一是念不下去。「如果延畢1年的黃金歲月只是為準備考試,那是很不理想的,」蔣偉寧希望在中央推動一項政策,讓延畢生可以預修一些研究所課程,不要將時間浪費掉了。 


  同時,有鑑於打底功夫的重要,中央亦研擬推動「重視大一」計劃,希望透過資深教授的帶領,讓大學新鮮人對於於剛跨步的生涯發展有正向認知,打好大一基礎,降低延畢機會。


 


想不清楚?研究生休學率破1


  「通常應屆畢業生選擇延畢留在校園期間,非但專業能力增進不足,更因無法跳脫以學生角度思考人生,隨著求職年齡比應屆生大,反而弱化了自己的職場競爭力;同時,延畢生人數激增分食教育資源的結果,也形成了另類的教育資源浪費。」蔣偉寧與交通大學校長吳重雨不約而同提出他們的憂心。 


   大學生盲從考研究所的結果,從另一個數字也可以看出警訊。


  根據教育部統計,研究生休學的人數,越來越多。從94學年度破萬人後,95學年度達到11,931人,驚人的是,休學率更一舉到10.91%。。數字背後,代表每10個碩士生中,就有超過1個人數放棄原先選擇,黯然離開校園(6) 


 



 


  此外碩士學歷也不一定是就業的保證,現在企業更要求的是即戰力的表現。


  從技職碩士生漸受企業主青睞即可見端倪。在企業主管眼中,專業知識能力方面,技職碩士生的表現水準逐漸逼近一般大學碩士生(圖8),這顯示了企業對於實務技術與能力的需求更甚於學歷。同時,企業主管認為一個「有價值」的碩士學位條件調查中,要求「產學交流頻繁」的主管也高達43%。


 



 


  調查方法:《Cheers》雜誌「2008年台灣1000大企業對碩士生評價調查」,針對《天下》雜誌1000大企業人資主管進行問卷調查,調查時間自72188為止。企業調查對象扣除未聯絡上與拒絕者,總計1033家,回收346份有效問卷,回收率33.5%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調查執行:天下雜誌調查中心


 


資料來源:20089 Cheers雜誌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呂子瑜 老師 的頭像
    呂子瑜 老師

    呂子瑜老師的職涯諮商網

    呂子瑜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