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


  「七年級」這一代學歷高,平均每三位就有兩位是大學生,每七位就有一位碩士生,但對未來工作卻充滿焦慮。今天一項「高失業時代,大學生準備度」調查指出,高達九成六受訪學生覺得,職場是競爭激烈的戰場,但有近九成認為教育裡有嚴重產學落差,即使有高學歷也沒信心。


        企業不斷裁員,不少新鮮人也擔心自己「畢業即失業」。天下雜誌最近對三千六百多位大三、大四學生作問卷調查,發現一旦走出教室,許多學生害怕在職場「滅頂」,近九成的受訪學生承認對未來要應付的職場競爭感到焦慮,高達九成六也認為,職場競爭激烈。


  雖然七年級生普遍都有文憑加持,但大學生滿街跑,學歷似乎也嚴重貶值,沒有實質的加分。有六成四的受訪學生認為,目前的大學教育不足以讓他們成為有準備的人才,只有6%認為大學教育可以幫助他們面對職場。


  除了認為自己努力不夠,但也有五成二認為教育體系的學習過程缺乏實作經驗。還有四成一則表示,教育部沒有監督好學校品質,讓學歷不值錢,也是重要原因。


  對學校教育不滿意,近九成受訪學生也認為,在學校裡學的跟實際職場有「產學落差」,造成他們對職場沒信心,更讓他們不知職場要求,無從充分的準備。


  當被問及哪些條件可以讓一個人有職場競爭力時,學生回答的前三項條件分別是專業知識、外語能力、敬業及負責任的態度,而合作能力、道德品格則排在尾巴。


  但根據天下雜誌詢問企業主,其實他們最不在意的是畢業生軟體是否純熟,因為技術可以短期訓練,但人格特質、態度、對美學的感受,不容易被取代,似乎跟學生的認知也有落差。


  同時,雖然擔心自己的專業能力不足以面對未來嚴峻的職場挑戰,但調查中卻也發現,有五成四受訪學生,每天仍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娛樂上,例如打電玩和上網閒逛,只有一成五學生把重心放在課業上,似乎並沒有敦促自己,儲存面對職場足夠的備戰能量。


 


(資料來源:聯合晚報 2008/11/20 記者黃玉芳報導)



【相關報導】


鄭崇華:品格 挑人才首要標準


  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19日在科顧組會議指出,品格是選擇人才最重要的標準,為何有人被放在這麼高的位置,卻做出這麼不好的事情,他憂心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因此混淆。他還與在場人士緬懷起李國鼎與孫運璿的科技人精神。


        天下雜誌近期亦統計,企業主指出,其實他們最不在意新鮮人的技術純熟度。人格特質、態度與美學的等能力,因不容易被取代,這些反而是企業主比較重視的項目。


  鄭崇華說,日前看到電視新聞多次報導前國家領袖的弊案而有感而發,非常憂心年輕一代價值混淆。一個人的好壞是受基因與環境影響,好的領袖會影響社會風氣,好的企業主也會帶動員工士氣。


  科技顧問組19日進入最後一天議程,討論多元人才與建立數位學習機會均等機會。針對文化創意人才培育,現場顧問與專家不斷提出質疑,認為該次顧問名單中沒有社會科會領域專家,如何能擬定培育文化創意人才的對策。蔡明介認為,台灣科技人才品質不錯,企業管理人才屬於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。既然談到文化創意產業,應該也要談到管理議題。他對台灣人才還是有信心,認為台灣的管理人才不錯,但缺乏能找出有價值與潛在客戶的人才。


  他認為,要有好的環境才能培養出創意人才,並舉出蘋果(Apple)創辦人賈伯思就是結合文化與科技最好的人才典範。像賈伯思這樣好的創意人才,通常不存在既有學校體制裡。政府應該思考,如何將體制外的人才納入範圍,才是重點。


  他認為,因為時代不同,不能用過去獎勵產業的模式來思考文創產業。過去的科技產業因有一定的發展標準,最終目標都是在降低成本,來獲取最大效益。


 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亦同意蔡明介說法。他認為,不要僅是盲目的把人才往國外進修,進修僅能學到技術,但不能學到文化,文化能力需長期培養,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。


 


(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 2008/11/20 記者邱思緁報導)


 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呂子瑜 老師 的頭像
    呂子瑜 老師

    呂子瑜老師的職涯諮商網

    呂子瑜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