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  民國六十四年,我退伍後一個月後,就到台北銀行報到(現為台北富邦銀行)上班,當時職銜是法務室辦事員,負責與國外有關的金融法律事務。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,我因此跨入金融界,幸運的是,這份工作是我自己選的。


 


法律人出身 興趣在經濟


  我大學與研究所雖然都念法律,不過,並沒有強烈意願或興趣從事專業律師或法官工作。


  民國六十年台灣首度出現貿易出超,那年我正在台大法研所,很快注意到這個現象,貿易由入超轉為出超不僅是個轉捩點,而且意義重大。台灣國內市場胃納太小,未來經濟成長都要靠這個(進出口),我自信看到了台灣的未來,也因此對貿易產生很大興趣,並且專注精力在國際貿易法上。


  不過,當時國內很少人注意國際貿易問題,相關書籍或文獻更少,連最基本的「信用狀」大家都「嘸宰羊」,我自訂碩士論文題目「信用狀在國際上的運用」,指導教授鄭玉波老師看了我的研究計畫,靜默幾秒鐘後說:「這個題目我可以跟你一起切磋、切磋。」


 


阿兵哥 一頭栽進金融業


  打定主意進入國際貿易領域之後,除了碩士論文,也在刊物發表研究心得。當時台灣出口貿易正大步起飛,銀行碰到許多國際金融問題,我的文章很快引起他們注意,銀行公會邀請我加入研究小組,中國商銀也找我諮詢一宗國際貿易糾紛。


  當時,我還是阿兵哥,心裡最希望在船務公司上班,沒想到竟一頭栽進金融業。


  退伍前,一位學長引薦我進入台北銀行。民國六十四年,我進入北銀,半年後,從辦事員升等為專員,六十六年,考上德國法蘭克福大學DAAD訪問學人,原本想辦理留職停薪,卻因北銀「查無先例」,不得不離職。


  在北銀兩年多來,除了拓展視野人脈外,最深刻的體會是,眼見過去在書本上學來的功課,能夠落實執行,將理論化為實務,令人有股莫名的感動與成就感。


事實上,我也動過轉行的念頭。在銀行上班時,悄悄應徵某外商船務公司辦事員,結果履歷表原封不動退回,對方只在我的「八千八百元」希望待遇欄目上,用紅筆畫了個紅圈,似乎嫌我太「貴」了。


 


考上新聞局 不是我的菜


  也曾經報考新聞局特考,錄取了,當時新聞局長宋楚瑜親自面談鼓勵我上任,我猶豫一段時間,拒絕了,因為「感覺不對」。比較八股的說法是,這個工作恐無法學以致用,就像現代年輕人說的「這不是我的菜」。


  回顧卅多年來職場生涯,我是很幸運的人,可以一直從事「感覺對的」工作。我所說「感覺」並不是興之所至,想什麼就做什麼;而是符合個人志趣,並且做足功課、下過功夫之後,凝聚產生的「認知」。


  年輕人不要怕找工作,重要的是,找到「感覺對的」工作,才能享受工作的樂趣。最重要的是,事前要有充分準備,才能在機會來臨時,以「理性的感覺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作。(陳冲口述,記者陸倩瑤整理)


 



 


(資料及圖片來源:聯合報 2009/06/22 記者陸倩瑤報導)


http://pro.udnjob.com/mag2/pro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161&f_SUB_ID=366&f_ART_ID=50181


 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呂子瑜 老師 的頭像
    呂子瑜 老師

    呂子瑜老師的職涯諮商網

    呂子瑜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