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返職場 起薪好商量
不求一次到位,試用後再爭取調高行情…
當雇主問到:「你希望薪水是多少?」許多急著重返職場的應徵者擔心,講太多會嚇跑雇主,講太少又對不起自己。專家建議,面試者應調整心態,以爭取下一次的談薪空間,取代起薪就能到位的想法。
曾經任職奇美電的陳志強(化名),去年12月遭資方解雇,農曆過年前應徵過多家高科技廠工程師職務,但別說沒被錄取,就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。他說:「我的資歷與學歷都夠,甚至還有個職缺被我的助理工程師給搶走,當時真搞不懂為什麼會四處碰壁,後來終於了解,可能都是『薪資欄』在做怪。」
於是陳志強在農曆年後,將履歷表的薪資欄從原本的7萬元改為「面議」,終於獲得許多面試機會,前兩份工作因為太堅持薪資底限,最後還是告吹,終於在放棄自己的堅持後,以月薪5萬元到另一家科技大廠擔任工程師,兩個月後更傳來公司將給予調薪的好消息。他笑著說:「早知道當時就不用堅持了,因為有了工作表現,公司才知道我值多少錢嘛!」
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分析,像陳志強這樣的案例,現在回鍋職場,的確在薪資談判上處於劣勢,聰明的作法就是暫時放下對薪資的堅持,但並非放棄所有談判條件,而是利用除了本薪外的周邊福利來談判。他舉例,業務人員可以就績效獎金比例來與雇主協商,將本薪降低,但業績獎金提高,如此一來員工會更用心在業務推廣上,公司獲利提高後,獎金也能分配到員工身上。
此外,股票分紅、年節獎金、年假、加班,甚至停車位、交通津貼等,都是本薪外的談判空間。即使上述條件都無法與雇主協商,至少應該為自己創造第二次薪資洽談的機會,例如應徵者應與面試官協調,在試用期過後能夠擁有第二次談薪機會。
創造第二次談薪機會,是給勞資雙方一個緩衝期,畢竟勞方已經不是菜鳥,試用期內很容易凸顯自己的價值,資方也可利用試用期調整人事薪資結構。方光瑋強調,這只限於「創造談薪機會」,勞方不應該在面試時就希望談好試用期後的薪資,如此一來就喪失試用期的意義,也容易讓資方感受不佳。
(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 2009/05/12 吳嵩浩)
【相關報導】
薪資欄 最好填面議
重返職場者如何開口談薪水?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建議:「應徵新工作,對薪資要求一定要有正確的心理建設,必需了解『起薪只是起點,而不是終點』,用這種心態看待自己的薪資才算健康。」
目前國內面臨了全面性的薪資縮減問題,許多求職者往往不知如何填寫薪資欄。填寫和之前同等級的薪資,怕得不到面試的機會;填太低,又怕自己吃虧。方光瑋說:「如果真的不知該怎麼填,就填『面議』吧!」
5月份才重新找到工作的施先生以自己為例說:「我是填面議,但我有填寫前一份工作的月薪,讓雇主知道我的薪資水平落在哪裡,這樣比較不尷尬。」施先生表示,他在前往應徵每份工作前,都仔細了解這企業的背景與產業狀況,讓他很清楚自己可以開口要到多少薪水,但更重要的是,「正面思考,不討價還價。」
「這只是起薪嘛,我相信只要拿出成績來,後面就會有薪資調整的空間。」施先生這麼堅信,在與面試官談定薪資時,也這麼回應。方光瑋認為,目前勞資雙方在薪資問題上,的確有失衡狀況,求職者如若以健康心態,樂觀看待起薪較低的事實,就能加快重回職場的腳步。
(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 2009/05/12 吳嵩浩)